電 話:0635-8579856
0635-8579857
手 機:13863588378
傳 真:0635-2996665
Q Q:397366996
聯系人:韓經理
一、2005年世界經濟繼續較快增長,發展中國家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拉動力量
2005年,全球經濟克服了石油價格不斷攀升等不利影響,維持了強勁增長的勢頭,IMF預計增長速度約為4.3%。經濟增長的地區面繼續擴大,美國經濟穩健運行,日本經濟復蘇動力不減,特別是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勢頭強勁,明顯地改善了世界經濟增長的平衡性和穩定性。
1、美國經濟繼續較快增長,穩定性持續增強。2005年美國經濟增長3.5%,與其3-4%的潛在經濟增長能力大體相當。四個季度的增幅分別為3.8%、3.3%、4.1%和1.6%。消費者支出放緩和貿易逆差擴大,是四季度經濟增長放緩的主要原因,但這并不說明國內需求有所減弱。總體來看,美國經濟增長動力仍然十分強健。在房屋市場出現走弱跡象的同時,企業投資支出繼續增加;就業崗位持續增多,失業率逐月穩中有降,12月已降至4.9%;受卡特里娜颶風影響一度下降的消費者信心,已經回升到接近2005年的最高水平;通貨膨脹有所降溫,四季度居民消費價格水平上漲3.1%,漲幅比三季度略有回落。生產指數、企業新訂單數量等指標都表明美國經濟仍處于擴張軌道。從2001年至今,美國經濟持續處于較快增長的區間,增速明顯高于其它發達國家。
2、歐盟經濟低速徘徊,未來增長動力有所增強。據初步數據估算,2005年歐元區經濟增長1.3%,比2004年回落0.8個百分點。今年歐元持續貶值,帶動了該地區外貿出口增加,雖然出口增幅季度間波動較大,但總體上仍是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隨著結構調整步伐加快,歐洲企業紛紛加大重組改造力度,資本支出增加,成為經濟增長的新拉動力。但是,消費需求動力不足,是近年來歐元區經濟持續低速徘徊的主要原因。歐洲重組導致裁員增加,社會保障體制改革帶來福利減少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消費者信心,明顯地抑制了消費者支出。目前,經濟運行中出現一些可喜跡象,如失業率緩慢降低,先行指標強勁等,將增大未來歐盟經濟擺脫低迷的可能性。
3、日本經濟復蘇穩定性進一步鞏固,有望完全擺脫通貨緊縮。2005年日本經濟增長好于預計,當年增幅2.7%,高于上年的2.3%。經濟增長的穩定性也明顯增強,各季環比分別增長1.3%、1.4%、0.2%和1.3%。較強的外需動力帶動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增強,成為本輪日本經濟增長加快的重要特點。企業經營業績強勁,帶動資本支出增加,導致就業持續增加和工資水平提高,消費者信心持續上升,消費支出明顯增加。持續數年的通貨緊縮出現重要轉機,不包括食品和能源在內的核心消費者價格指數,11、12月連續兩個月上漲0.1%,成為8年來的首次。銀行貸款需求升至近6年來的最高水平,特別是中小貸款機構的貸款需求增長旺盛。這些都說明,日本經濟已經擺脫弱勢徘徊狀況,未來發展前景樂觀。
4、亞太地區經濟快速增長,成為帶動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一極。在國內外需求的帶動下,亞太地區繼續成為世界上增長最快的地區。亞洲開發銀行預計,2005年亞洲地區發展中經濟體會實現6.5%的強勁增長。2005年,韓國實際增長4%,菲律賓增長5.1%,印尼增長5.6%,新加坡增長6.4%,中國增長9.9%。另據聯合國拉美經濟委員會的報告,2005年拉美及加勒比地區的經濟增長率平均為4.3%,其中委內瑞拉達到9%,阿根廷8.6%,智利和烏拉圭為6%。地區經常項目保持盈余,外匯儲備增加創下1990年以來的最高紀錄,一些國家政府債務減輕,就業形勢逐漸改善。
二、國際金融市場波動向上,利率水平逐漸提高
1、利率市場:全球出現加息熱潮。為抑制石油價格上漲帶來的通貨膨脹升溫,多數國家提高了利率水平。美國聯儲在2004年6月份開始連續5次加息的基礎上,2005年又以25個基點的小幅度連續8次提高了聯邦基金利率,2006年1月份再次加息25個基點,目前已達4.5%,為2001年5月以來的最高水平。為抑制高油價的負面影響,歐洲央行在經濟總體仍低迷的情況下,去年12月份實施5年來首次提息,告別了60年以來的超低利率,利率水平升至2.25%。東南亞地區也紛紛加息。2005年,韓國央行兩度加息,泰國連續加息九次,印尼曾在1個月內加息3次。另外,澳大利亞、新西蘭等也采取了加息措施。但是,日本為增強經濟復蘇的穩定性,2005年堅持零利率政策不變,并不斷向市場注入資金。英國在上半年經濟出現下滑的情況下,在8月份將維持兩年多的基本利率首次下調25個基點至4.5%。
2、外匯市場:美元再次堅挺,歐元與日元貶值。2005年美元匯率擺脫兩年來的疲軟,出現強勁反彈,對其它主要貨幣全面上漲,與歐元和日元匯率下跌形成鮮明對比。2005年12月30日,根據貿易加權計算的美元指數1收于86.04點,比上年提高8.42%;美元兌歐元匯率收于1.1842美元/歐元,較上年末升值12.53%;兌日元收于117.88日元/美元,升值12.89%,對歐元和日元的匯率均達到兩年多來的新高。美元強勢主要得益于美國利率提高、經濟形勢好于其它國家等因素,也與美元對歐元和日元前幾年累計貶值幅度過大后的技術回調有關;另外,日本政府為抑制日元升值而對匯市進行干預也導致了美元升值。
3、股票市場:全球股市大范圍升高,美國股市漲幅不及歐洲與亞太地區。2005年,美國三大股市總體處于震蕩中調整,漲幅不大。2005年12月30日,標準普爾500指數收于1248.29點,較上年末上漲3%;道瓊斯30種工業指數收于10717.50點,下跌0.6%;NASDAQ綜合指數收于2205.32點,上漲1.4%。歐洲三大股市全線上揚。英國金融時報100指數較上年末上漲16.7%,德國法蘭克福DAX指數上漲27.1%,法國巴黎CAC40指數上漲23.4%。日本股市極度強勁,截至2005年12月30日,日經指數收于16111.43點,較上年末上漲40.2%,居世界主要股市漲幅之首,并創下日股1986年以來最大年度漲幅。在經歷十多年艱難調整后,日本企業經營狀況大幅改善,金融業迅速復蘇,經濟進入良性發展階段,投資者看好日本經濟前景,紛紛加大股票投資,是日本股市大幅上漲的主要原因。另外,韓國和拉美股市也有不俗表現。
三、初級產品市場價格大幅上揚,石油、銅等價格屢創歷史新高
1、石油市場:價格出現“兩漲兩落”,總體仍在較高水平。年初,世界原油價格在波動中不斷上漲,紐約市場原油期貨價格由1月初的每桶43.91美元升至3月8日的55.15美元;倫敦國際石油交易市場原油期貨價格由每桶41.04美元升至52.84美元。隨后出現波動下跌。4月27日,紐約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貨價格每桶跌至51.61美元,北海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每桶下跌至52.29美元。進入6月份,石油價格重新上漲。6月27日,世界油價漲破每桶60美元的大關,紐約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貨價每桶上漲至60.47美元。8月29日,紐約市場期貨價格突破每桶70美元的歷史新價位,此后油價雖然逐漸回落,但仍在60美元左右的價位波動。12月30日,紐約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貨價格59.82美元/桶,比上年末上漲37.78%。
2、金屬市場:銅、鋁價格持續上漲,不斷創出歷史新高。2005年下半年,在需求增加、庫存下降和投機炒作等因素作用下,國際銅、鋁價格持續上漲,四季度漲勢更加強勁。期銅價格突破往年3000美元/噸的高價位,在4000美元/噸的價位波動向上,12月28日收于4483美元/噸,比上年末上漲45.1%。期鋁價格在12月突破2000美元/噸的大關,12月28日收于2265美元/噸,比上年末上漲26.3%。
國際金價在2005年上半年走勢平穩,但進入下半年以來一路上升,屢屢刷新金價最高記錄,其中12月中旬創下536.50美元/盎司的高位,為22年來新高。2005年12月29日,倫敦黃金市場價格收于513.00美元/盎司,比上年末上漲17.8%。
四、國際資本流動繼續加快,跨國并購又現高潮
繼2004年國際資本流動由降轉升以來,2005年國際資本流動繼續增加,特別是全球并購活動增多,交易規模顯著擴大,大宗并購案明顯增多。據全球金融數據供應商Dealogic數據,2005年全球并購總額達2.9萬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0%,成為2000年以來并購交易額最高的一年。從地區看,美國市場繼續強勁,發生并購案9045件,交易金額可能突破1萬億美元,繼續居于世界首位;隨著日本經濟逐漸走出低谷和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經濟連續多年快速增長,亞太地區企業并購空前活躍,其中日本企業參與并購活動2552件,居世界第二位;歐洲地區結構調整加快,企業并購也明顯增多,其中英國以2425件列世界第三位。從產業看,金融、電信等依然是資金交易最多的領域,傳媒、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能源、醫療保健和高技術領域交易活動也很活躍。2005年前6個月,全球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和冶金行業共發生144起并購交易,價值153億美元。2005年全球石油和天然氣并購總額達到創紀錄的140億美元,較2004年的53億美元增長近2倍。國際銀行業持續兼并的浪潮不斷,國際大銀行紛紛調整業務結構,發展中國家銀行業成為新的收購熱點。美洲銀行斥資350億美元收購美國MBNA信用卡公司,挑戰花旗等在信用卡發行方面的壟斷地位;渣打銀行以33億美元收購了韓國第一銀行,并以2200萬美元收購了越南亞洲商業銀行8.56%的股份。投資銀行從并購活動中獲得巨大收入。華爾街規模最大的高盛、摩根士丹利、JP摩根和花旗集團四家投資銀行全年并購業務收入總計46億美元。
并購活動增多的主要原因是,企業對未來發展信心增強,擴大營業范圍;市場的激烈競爭迫使企業整合,加快調整經營結構;企業資金充裕,特別是石油等初級產品價格上漲導致企業利潤增加,以及基金加入并購行列等。在世界經濟繼續穩定增長和全球產業結構不斷調整的背景下,全球企業的新一輪并購浪潮將依然強勁。
五、全球貿易自由化談判進展遲緩,區域合作進展加快
2005年貿易自由化談判舉步維艱,各國間貿易摩擦加劇。由于在削減農產品補貼等方面分歧嚴重,多哈回合談判已歷經4年,雖在世貿組織香港會議上取得一定進展,但未來談判任務仍十分艱巨。由于貿易不平衡問題進一步發展,各國間的貿易摩擦活動明顯增多。歐盟以美國未按期廢除被WTO判定為違反國際貿易規則的《伯德修正案》為由,對美國農產品、紡織品、設備和紙張等產品征收15%的報復關稅。為報復美國對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產品實施的保護關稅,日本對從美國進口鋼產品追加征收15%的報復性關稅。另外,各國通過非貿易壁壘加強對本國產品和市場保護的措施不斷增多。
為規避全球化風險,區域貿易一體化進程明顯加快。2005年7月,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正式啟動,一個擁有17億消費者、貿易總額達1.23萬億美元的經濟區域開始形成。10月,美國與中美洲五國及多米尼加確定,相互間自由貿易協定將在2006年生效。
六、2006年世界經濟發展展望
從總體上看,2006年世界經濟將延續目前穩定增長的態勢。IMF預測,2006年世界經濟將增長4.3%,與2005年增速大體相當。但是,應清醒地看到,世界經濟運行中還存在一些不穩定和不確定因素:
一是石油價格走勢。目前國際石油價格雖有回落,但仍然維持在60美元左右。未來全球經濟繼續增長,將增加石油需求;但非OPEC國家原油生產能力有所下降,OPEC產量增加空間有限,加上伊拉克和伊朗問題加劇了產油地區地緣政治的復雜性,未來石油價格的動蕩不可避免。同時,石油價格長期維持在高位,對全球實物經濟運行的負面影響將會繼續顯現。
二是利率上升影響。各國提高利率水平緊縮貨幣供給,在控制通貨膨脹壓力的同時,也對需求形成一定的抑制作用,特別是對發達國家房地產市場將具有重要影響。2005年下半年,主要發達國家的房地產價格已經出現了明顯變化,許多發達國家的房地產價格漲幅開始放慢,尤其在英國和澳大利亞等漲幅較大的國家,個別月份的房地產價格已經出現負增長。美國房地產市場也出現減弱跡象。房地產市場價格下降,將顯著改變居民家庭資產收支結構,從而影響消費者實際支出,其負面影響不可低估。
三是自然災害、恐怖襲擊等不確定性因素影響。2006年自然災害和恐怖襲擊事件仍可能發生,禽流感將成為全球首先必須面對的自然災害。亞行最新研究報告《禽流感對亞洲經濟的潛在影響》指出,禽流感可能導致亞洲經濟零增長,并導致全球商品與服務貿易額減少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