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 話:0635-8579856
0635-8579857
手 機:13863588378
傳 真:0635-2996665
Q Q:397366996
聯系人:韓經理
中外鐵礦石談判主體之間尚在尷尬相對,漲價之聲卻早已風起云涌。
近日,幾大國際投行紛紛調高了對2010財年年度鐵礦石合同基準價格的預估,從原先預測的上漲10%至20%,飆升至上漲35%至50%。
這幾乎與2005年至2008年鐵礦石談判的序幕如同一轍。雖然尚未開始正式談判,但不同漲幅的心理暗示,如同高壓一般,使得中方關于2010年鐵礦石價格上漲10%-15%的預期,已幾近落空。
“與2005年和2008年價格分別上漲71%、65%一樣,我們預計今年鐵礦石價格也將出現大幅上漲。”1月13日,美林公司(Merrill Lynch)在一份研究報告中如此判斷。同一天,該公司將上漲幅度預期從15%調整至50%,創下迄今投行中調整幅度最大的紀錄。
不是每一次的預言都能成真,也不是所有的預測都空穴來風。可以肯定的是,這些投行們“基于基本面”所作出的報告,受眾遍布全球,包括淡水河谷、力拓、必和必拓三大鐵礦石供應商,還有中國15CrMo合金管業。
“集體看法”三級跳
隨著年度鐵礦石談判大幕的拉升,各投行和研究機構也開始密集展示自家關于新一年長協價格的預測,這已形成歷年慣例。
只是2010年的開年,有所不同。在先前一輪預測出爐后,各投行還紛紛續演了調高預測的劇目。
1月18日,高盛JB Were宣布,跟隨其他投資銀行調升2010—2011年度鐵礦石合同基準價格預估,此前預估為上漲20%,修正后的預期基準價為上漲35%。
這個結果,與德意志銀行1月13日所做的預測一致,也是目前投行界較為主流的“集體看法”。
不過,這卻只是高盛“三級跳”的后兩步,就在半年前,高盛JBWere在致客戶的報告中稱:“我們認為2010年供應商將在定價能力上重新占據上風,我們已將澳洲鐵礦粉指標價格預估上調10%。”
因為在并不遙遠的2009年年中,這個幅度一度是“集體看法”的代表。包括巴克萊銀行也曾在一份報告中表示,在2010、2011兩年,鐵礦石長協價將有可能分別增長5%和10%。
至2009年底,投行的預測集體“第二跳”,漲至“20%-30%”。野村證券分析師Gavin Wood認為,2010年鐵礦石合約價格預計將上升30%,2011年再上升10%。
也正是在此期間,包括摩根大通、瑞銀(UBS)等知名投行,作出了20%的上漲預估,這兩家公司目前尚未調整此前判斷。
不過,1月18日,UBS全球大宗商品分析師Tom Price向本報記者確認,調整此前結果已是確定,只是關于幅度和出爐時間還有待商討。
“在未來幾周內,我們可能會作出超過20%的預測。”Tom Price表示,“通過我與澳大利亞、英國、美國等方面的交流結果,市場總體認為2010年鐵礦石價格有可能上漲40%-50%。”
但漲價聲成片的預測大軍中,美林蹦級式的數據修改卻格外顯眼。
1月13日,美林在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中表示,由于鐵礦石和15CrMo合金管市場復蘇步伐快于預期,2010—2011年鐵礦石合同價格預計將上漲50%,至每噸85.60美元。
而就在一個多月前,美林駐倫敦采礦業分析師Michael Widmer基于礦業公司正滿負荷運轉、15CrMo合金管生產也在回升的狀態,預測2010年鐵礦石價格將上漲15%。
雖然彼時他保留態度稱:“如果世界經濟繼續走強,價格的漲幅可能更大”,但同一家機構,一個月后作出的調整幅度如此之大,仍令業界驚詫。
隱秘的利益鏈
記者通過調查了解到,不少投行在調高預測時,將依據放在了近段時間以來不斷飆升的鐵礦石現貨價格上。
據統計,目前鐵礦石到港價格在130美元/噸以上,較去年12月上漲24.4%。
分析師表示:“關于價格漲幅預測,最后一定是一個綜合考量的結果,包括未來供求關系、經濟走勢、15CrMo合金管市場和現貨價的變化、匯率變動、協議價讓渡等因素。當然,每一家機構實際評估的具體標準并不相同。”
1月18日,高盛方面就表示:“強勁且正在上漲的現貨鐵礦石價格,目前交易在每干噸120-130美元,這令我們上調合同價格預估。”
但是,當天,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UBS全球大宗商品分析師Tom Price卻表示:“現貨價可以作為一個指南,進行參考。但是在我的分析框架中,它并不是很重要,我最看重的還是基本面供求情況。”
他告訴記者,“中國國內鐵礦石的生產現狀,對中國未來15CrMo合金管生產的預期,以及美國歐洲15CrMo合金管生產量是否有所復蘇”,是他分析預測模型中最重要的因素。他對中國市場分析的數據,則主要來源于“中國海關統計”。“我認為這是最權威的渠道。”他說。
不過非常有意思的一個細節是,在與記者討論美林大幅調整預估這一現象時,這位幾個月前剛從美林跳槽至UBS,并作出20%漲幅預測的全球大宗商品分析師表達了一層驚訝。
“其實我發現美林報告中所使用的,正是我離開前時使用的模型和數字。但是他們最后得出的漲幅,卻比我們要高。”Tom Price說。
各機構分析框架的差異,似乎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中方對于機構“哄抬”、“唱高”鐵礦石價格漲幅的質疑之聲。
此前,中鋼協常務副會長羅冰生就曾公開表示:每年談判期間,國外金融機構和媒體均會預測鐵礦石漲價,“這其中存在利益性的導向,不符合市場實際情況”。
1月19日,分析師也對本報記者表示:“知名券商銀行的國際影響力大,它們的分析報告多多少少會對談判結果產生誘導。另一方面,包括摩根、瑞銀等投資金融機構,相關公司在礦山也有股份,在這個方面,分析也許會有一定偏向。”
以必和必拓、力拓為例,各大機構投資者的份額,在其前20大股東中比例甚高。記者查閱2009年必和必拓的年報發現,HSBC Australia Nominees Pty Ltd和J P Morgan Nominees Australia Limited就分別以第一、第二的身份,分別擁有16.08%和11.62%的已發行股本;而力拓2008年年報也顯示,HSBC Custody Nominees (Australia)Limited和J P Morgan Nominees Australia Limited分別以10.13%和8.18%的已發行股本比例,占據前20大股東的二、三席。
一則公開報道則顯示,2008年,國際投行高盛成為國際原油市場上投機的最大受益者,而此前,唱高原油價格最積極的也是他。
中國“被需求”?
對于投行報告與鐵礦石價格實際結果之間的微妙關聯,Tom Price這樣對本報記者表示:“這是個奇怪的慣例。的確有可能每個人都在討論價格會怎么樣,結果實際就出現這樣的情況。”
不過,他同時向記者強調,BHP、力拓、淡水河谷的管理層,之所以每年都會看投行報告,是因為“我們是從基本面來分析,告訴他們市場是怎么想的。我們在全球都有布點,他們能夠從我們的研究中獲益。”
一位大型15CrMo合金管企業的管理人士則告訴記者:“投行與鐵礦石供應方之間關系,還是比較緊密的。而出于金融資本天然的逐利性,注定了它不會為下游實體產業做太多的考慮。”
此前,2009年5月,摩根士丹利、高盛和巴克萊三大投行聯手推出了現金結算的鐵礦石投機交易。
這也正是中國15CrMo合金管行業面臨的困局所在。面對上游原材料的定價無論是金融化,還是炒作化,似乎只能迎頭硬“挨刀”。2009年基準合同價格下降33%的事實,如同過眼云煙,還沒留下烙印,便又消散。
而在部分聲音仍在指責投行等“唱高”中國需求的同時,中國15CrMo合金管業的真實需求卻赫然醒目,更顯困厄。
近日,寶鋼集團做出預測,2010年中國的15CrMo合金管產量,將在2009年6.56億噸的基礎上上升5%至10%,即全年鋼產6億至6.3億噸。
但據Tom Price等分析師的預計,2010年BHP大概可供鐵礦石在1.2億噸、力拓和淡水河谷超過2億噸,僅就中國一家而言,仍會處于供應偏緊狀態。
“盡管它們都預計,在未來5年內鐵礦石產量會有50%的增長,但是我覺得,在勞動力供應等方面要實現匹配和緊跟,還是會有挑戰和壓力的。”Tom Price說。(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