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飛龍金屬材料有限公司
電 話:0635-8579856
0635-8579857
手 機:13863588378
傳 真:0635-2996665
Q Q:397366996
聯系人:韓經理
電 話:0635-8579856
0635-8579857
手 機:13863588378
傳 真:0635-2996665
Q Q:397366996
聯系人:韓經理
把脈2005年中國經濟五大癥候
作者:admin 發布于:2014-8-28 9:40 Thursday
2005年我國經濟運行進入了較高經濟增長、較低價格上漲的合理區間。但與此同時,部分行業產能過剩、農民增收乏力、對外貿易失衡等問題也顯露出來,成為影響中國經濟健康運行的幾大癥候。
癥候一:部分行業產能過剩
今年以來,產能過剩的壓力在越來越多的行業中出現,15CrMo合金管、電解鋁、汽車等行業目前產能已大于需求,水泥、電力、煤炭、紡織行業也潛在著產能過剩的問題。由于產能過剩的不良后果,一些行業的產品價格大幅回落,企業效益下滑。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范劍平認為,產能過剩正在成為我國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之一。這是前幾年我國固定資產投資的高速增長、形成巨大新增生產能力所帶來的必然結果。今年以來全國新開工項目過多,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仍然偏大,這將造成未來數年產能過剩的更大壓力,將可能引發價格下跌、企業利潤縮小、銀行不良貸款增多等一系列問題。
癥候二:農民持續增收乏力
近年來,在中央各項促進農民增收政策的作用下,農村居民收入增速有了明顯加快。但今年以來,農民進一步增加收入的難度越來越大。以糧食為龍頭的農產品價格持續下降,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明顯上揚。國產尿素價格上漲13%,農膜、柴油價格漲幅在14%至24%之間。據預測,僅化肥價格的上漲,就使農民糧食每畝多增加成本20到30元。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首席經濟師祝寶良認為,糧食價格的下降和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的上升不僅影響到農民消費水平的提高,而且會對農民進行生產的積極性造成負面影響。從總體上看,支撐農民持續性增收的亮點不多。
癥候三:外貿進一步不平衡
近幾年,我國外貿發展繼續延續近年來快速增長態勢,前10月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達1.14萬億美元,已逼近去年全年1.15萬億美元水平。商務部人士預測,2005年我國全年進出口總額將超過14000億美元。同時,今年我國貿易順差將極有可能達到1000億美元的歷史新高,比上年增長200%,對外貿易不平衡進一步加劇。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院長李雨時接受采訪時說,受國家宏觀調控措施、國內外市場環境等多方面因素影響,我國出現了巨額貿易順差,但這并非是一件好事。不斷增加的貿易順差雖然在拉動經濟增長、增加外匯儲備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是,也會引發新的貿易摩擦,為經濟增長帶來不確定性;而順差帶來的過多的外匯儲備,還會增加人民幣升值壓力和金融風險。巨額貿易順差引發的更深層次影響在于,將加劇我國的外貿依存度,同時也不利于外貿增長方式的轉變。
癥候四:國內油品供應緊張
由于受國際市場原油價格劇烈上漲的影響,同時受國內成品油生產和供應某些環節存在問題的影響,今年以來,我國某些地區成品油市場出現了供應緊張的問題。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經濟師牛犁認為,面對這一新出現的問題,國家應做兩方面的工作:一是準備應對高油價長期持續可能造成的通貨膨脹局面。20世紀后半期油價的走勢表明,油價上升幅度與世界經濟總的通貨膨脹率成正比。應通過必要的調控措施最大限度地將油價上漲必然形成的通貨膨脹壓力限制在最小程度。另一方面,要積極穩妥地加快原油、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的改革,從根本上解決國內外市場價差對國內市場的沖擊。
癥候五:企業資金供給趨緊
今年以來,廣義貨幣M2同比增速由1月份的14.31%上升到10月份的18%,貨幣供給總體上較為寬松,但狹義貨幣M1的增速總體呈下降趨勢,由15.32%下降到12.1%。M2與M1的不同變化使得貨幣流動性比例(M1/M2)持續下降,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企業流動資金以及社會資金供給偏緊。
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汪同三認為,目前這種貨幣供給流動性下降局面形成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國內信貸占M2的比重一直在下降,國外凈資產所占比重則相應一直上升,銀行體系購買外匯資產并相應投放外匯占款已經成為當前貨幣投放的主要渠道;另一方面,商業銀行順周期偏好及資本充足率的硬性約束會引發“緊信貸”傾向。面對增速不同的貨幣與信貸指標,國家應更關注信貸政策如何解決企業資金不足的問題。(據新華社北京12月12日電)
癥候一:部分行業產能過剩
今年以來,產能過剩的壓力在越來越多的行業中出現,15CrMo合金管、電解鋁、汽車等行業目前產能已大于需求,水泥、電力、煤炭、紡織行業也潛在著產能過剩的問題。由于產能過剩的不良后果,一些行業的產品價格大幅回落,企業效益下滑。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范劍平認為,產能過剩正在成為我國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之一。這是前幾年我國固定資產投資的高速增長、形成巨大新增生產能力所帶來的必然結果。今年以來全國新開工項目過多,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仍然偏大,這將造成未來數年產能過剩的更大壓力,將可能引發價格下跌、企業利潤縮小、銀行不良貸款增多等一系列問題。
癥候二:農民持續增收乏力
近年來,在中央各項促進農民增收政策的作用下,農村居民收入增速有了明顯加快。但今年以來,農民進一步增加收入的難度越來越大。以糧食為龍頭的農產品價格持續下降,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明顯上揚。國產尿素價格上漲13%,農膜、柴油價格漲幅在14%至24%之間。據預測,僅化肥價格的上漲,就使農民糧食每畝多增加成本20到30元。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首席經濟師祝寶良認為,糧食價格的下降和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的上升不僅影響到農民消費水平的提高,而且會對農民進行生產的積極性造成負面影響。從總體上看,支撐農民持續性增收的亮點不多。
癥候三:外貿進一步不平衡
近幾年,我國外貿發展繼續延續近年來快速增長態勢,前10月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達1.14萬億美元,已逼近去年全年1.15萬億美元水平。商務部人士預測,2005年我國全年進出口總額將超過14000億美元。同時,今年我國貿易順差將極有可能達到1000億美元的歷史新高,比上年增長200%,對外貿易不平衡進一步加劇。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院長李雨時接受采訪時說,受國家宏觀調控措施、國內外市場環境等多方面因素影響,我國出現了巨額貿易順差,但這并非是一件好事。不斷增加的貿易順差雖然在拉動經濟增長、增加外匯儲備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是,也會引發新的貿易摩擦,為經濟增長帶來不確定性;而順差帶來的過多的外匯儲備,還會增加人民幣升值壓力和金融風險。巨額貿易順差引發的更深層次影響在于,將加劇我國的外貿依存度,同時也不利于外貿增長方式的轉變。
癥候四:國內油品供應緊張
由于受國際市場原油價格劇烈上漲的影響,同時受國內成品油生產和供應某些環節存在問題的影響,今年以來,我國某些地區成品油市場出現了供應緊張的問題。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經濟師牛犁認為,面對這一新出現的問題,國家應做兩方面的工作:一是準備應對高油價長期持續可能造成的通貨膨脹局面。20世紀后半期油價的走勢表明,油價上升幅度與世界經濟總的通貨膨脹率成正比。應通過必要的調控措施最大限度地將油價上漲必然形成的通貨膨脹壓力限制在最小程度。另一方面,要積極穩妥地加快原油、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的改革,從根本上解決國內外市場價差對國內市場的沖擊。
癥候五:企業資金供給趨緊
今年以來,廣義貨幣M2同比增速由1月份的14.31%上升到10月份的18%,貨幣供給總體上較為寬松,但狹義貨幣M1的增速總體呈下降趨勢,由15.32%下降到12.1%。M2與M1的不同變化使得貨幣流動性比例(M1/M2)持續下降,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企業流動資金以及社會資金供給偏緊。
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汪同三認為,目前這種貨幣供給流動性下降局面形成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國內信貸占M2的比重一直在下降,國外凈資產所占比重則相應一直上升,銀行體系購買外匯資產并相應投放外匯占款已經成為當前貨幣投放的主要渠道;另一方面,商業銀行順周期偏好及資本充足率的硬性約束會引發“緊信貸”傾向。面對增速不同的貨幣與信貸指標,國家應更關注信貸政策如何解決企業資金不足的問題。(據新華社北京12月12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