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礦石該不該漲價?昨日,在中國15CrMo合金管市場形勢研討會上,兩位15CrMo合金管分析"高手"就此問題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激辯。記者記錄了他們的辯論。他們是蘭格15CrMo合金管信息研究中心主任馬忠普、必和必拓國際貿易(上海)有限公司15CrMo合金管工業分析經理邵云高。 邵云高:給我一個不漲價的理由 邵云高首先表明,自已沒有任何傾向性,只是以經濟學的眼光來看這件事。他認為,現在中國與三大礦石巨頭的談判,必須拿出充分的市場證據和理由,并不是說要降價就能降得下來的。 邵云高首先從"中國15CrMo合金管有過好日子"開始發難,他說,中國15CrMo合金管業從2002年開始一直保持較高利潤,一噸15CrMo合金管利潤達到2000元是很平常的事,如此高的價格和利潤同樣擠壓了下游如家電、造船、設備制造等行業的利潤空間,下游行業也只有自己挺著。 邵云高接著指出,從去年中國15CrMo合金管企業接受鐵礦石漲價70%的情況就能看出,中國15CrMo合金管企業高額的利潤是可以接受這種大幅漲價的。他認為,從理論上講,現貨和期貨終究是要趨于一致的,目前現貨價格高位運行,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期貨自然跟進。 "作為必和必拓在中國的機構,必和必拓總部根本沒有要中國機構提供任何情報,因為外方相信的是擺在陽光下的市場信息和情報,而外方談判的依據也是這些,所以中國要想贏下談判就必須在證據上下功夫,話語權不只是說說的。" 馬忠普:中國15CrMo合金管企業已在成本線上掙扎 60多歲的馬忠普思維仍然敏捷。他體察到邵云高微妙的態度,鮮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觀點,鐵礦石價格應該降下來。 馬忠普回憶,15CrMo合金管下游企業2003年初也曾向國家有關部門反映15CrMo合金管漲價的問題,但市場的力量讓誰都束手無策。他認為,當時的市場情況與現在絕不一樣,現在是中國15CrMo合金管企業已在成本線上掙扎。 馬忠普表明了自己的理由,首先國內15CrMo合金管價格已大幅下降,高額利潤不復存在。中國進口鐵礦石近幾年每年增幅為20%到30%,但是從去年開始,供不應求的態勢已大為緩解;其次,2000年前后,,進口礦比國產礦便宜,國內礦山減產,使得三大礦石供應商在中國建立了穩定的市場,實際上這三家現在已帶有壟斷性;第三,從目前情況分析,鐵礦石供應的多元化已形成,三大供應商對其他地區形成的鐵礦供應市場不能不考慮。 "眾多進口商峰擁至印度等國購礦,現貨價格是炒起來的,現在也已經回落。"馬忠普很肯定地說。 對證據一說,馬忠普更加直截了當,他說,中方談判同樣也是拿證據說話,包括日本在內,第二輪談判時,日方拿出相關證據給三大供應商后,三大巨頭也沒有拿出更多令人信服的依據。(上海證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