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 話:0635-8579856
0635-8579857
手 機:13863588378
傳 真:0635-2996665
Q Q:397366996
聯系人:韓經理
面臨全行業微利的窘境,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產業政策制定者們寄望于外資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廠家救市。
在外企看來,與中國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企業合資合作比投資參股更容易獲得政府的審批,也更劃算。儲永志/CFP四年前,剛剛就任寶鋼集團董事長的徐樂江曾多次敲響警鐘,越來越多的外資控股中國優質民營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企業,將對中國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業造成嚴重威脅。他或許沒想到自己的想法會發生180度的大轉變,2011年以來,這位中國最大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公司的當家人不止一次公開表示,中國的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資本會走出去,國外的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資本也會到中國來,外資進入中國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業的門檻限制也將慢慢淡化,甚至取消。
這一揚一抑之間,是中國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全行業從暴利到虧損的巨變。一片慘淡之中,中國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政策第一次明確提出鼓勵外資參股國內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企業,而不是之前的“限制”。2011年11月7日頒布的《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下稱規劃)中,有著與徐樂江相似的表述:進一步擴大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工業對外開放程度,鼓勵國外先進知名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企業參股和投資國內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企業和項目,在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產品深加工領域投資設立企業和研發中心,提升我國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企業的創新能力和管理水平。
這個姿態性的開放并沒有贏得外商的歡欣鼓舞。安賽樂米塔爾(下稱米塔爾)中國區總經理鄧寧在接受財新《新世紀》采訪時表示,如果沒有具體的措施,這個鼓勵沒有意義,很難改變外國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企業在中國的投資策略。
“放開”爭議
2005年7月,中國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行業的第一個產業政策——《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產業發展政策》(下稱產業政策)頒布。產業政策對外資并購中國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企業設定了諸多門檻,最主要的就是原則上不允許外資控股。
全球最大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集團米塔爾在中國頻頻碰壁,是經常被提及的案例。從2005年起,米塔爾一直在尋找進入中國的機會。當年計劃控股湖南華菱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股份有限公司(000932.SZ),因發改委發表不同意見,最后僅以第二大股東身份入股。之后,米塔爾又試圖入股萊蕪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控股民營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企業東方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均未獲批。
不僅僅是米塔爾,俄羅斯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企業耶弗拉茲集團(EvrazSteelGroup),以15億美元價格收購河北民企德龍51%股權的交易,也始終無法獲批。
對于當時外資控股中國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企業受阻的原因,國家發改委一位主管官員在接受財新《新世紀》記者采訪時表示:“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企業解決了近200萬人就業,是國民經濟支柱產業,對國民經濟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允許外資進入,就意味至少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市場讓給人家。”
據一位接近國家發改委的權威人士透露,米塔爾還曾向中國方面試探,提出轉讓自己5%股份給中國,以換取中國市場的準入,仍遭拒絕。“用5%的股份換中國市場,中國肯定不劃算。全球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行業的股價都不高,波動相當大。”這位知情人士說,米塔爾市值接近1450億美元,5%股份約值60億美元,中國憑5%的股權也不能進入米塔爾的董事會。
產業政策限制外資控股中國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企業,據稱是為了給中國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行業一個喘息的機會。但幾年過去,中國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行業已經發生了變化——產能增至7億噸;利潤率卻越來越低,從2004年的8.11%一路下滑到2011年底的2.55%。
“中國粗鋼生產世界第一,從利潤率看,競爭力不強。有一個原因是技術和管理相對落后。”中國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工業協會副秘書長李新創在接受財新《新世紀》記者采訪時表示,“十二五”規劃提出鼓勵國外企業進入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企業,就是要引進先進的技術和管理以提升自身競爭力背景。
其實,2009年為應對經濟危機出臺的《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下稱振興規劃)就曾提出要重新研究外資對中國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企業的投資開放程度,但未能達成一致。“當時持反對意見的部門認為,經濟危機正是兼并企業的好時機,這種兼并應由國企來完成,而不是外企。”上述參與制定規劃政府人士稱。
此次新的“十二五”產業規劃雖然明確提出鼓勵國外企業進入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行業,但爭議仍存。該人士透露,工信部一直態度比較開明,但發改委卻遲遲不表態,他們的理由是讓外資進來并不能改變中國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行業重復建設、產能過剩等問題,而且發改委習慣于從規劃角度整體布局,“外資進來可能打亂布局”。盡管最終達成了一個表述性的妥協,不過目前外資進來是否可以控股、股比高限多少、哪些企業開放、哪些環節開放,如何開放等問題都沒有明確。
外資的想法
國外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公司顯然明了政府部門態度曖昧可能的政策風險。“沒有統一思想,也沒有具體鼓勵措施,我們不想冒險。”一位不愿透露身份的外資人士說,“我們可不希望最后一個部門可以放行,另一個部門卡住不辦,投了那么多資源、人力、物力最后回到原點。”
更何況在國際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巨頭看來,目前的行業環境也經不起冒險。據中鋼協的數據,由于原材料價格一直處于高位,2011年11月中國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企業虧損面超過三分之一,若扣除投資收益,企業凈虧損9.2億元。1-11月,中鋼協會員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企業產品銷售利潤率只有2.55%,遠低于同期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水平。
一邊是全行業微利,另一邊是生產規模持續上升。國家統計局1月17日公布數據顯示,2011年全年中國粗鋼產量達到6.8327億噸的紀錄高位,較上年增加8.9%。中國冶金報近期的《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工業“十二五”發展調查報告》顯示,82.7%的受訪者認為中國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業未來十年將經歷殘酷的市場競爭。
“現在情況還不比2008年底,短期內不樂觀。”米塔爾中國區總經理鄧寧分析說,“2008年形勢不好,但有政策支持、投資拉動,現在則很難看到政策有松動跡象,行業本身產能過剩、供大于求的情況很嚴重。”
當然,外資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企業的情況也不樂觀。米塔爾2011財年第三季財報顯示,當季凈利潤6.59億美元,比上年同期的13.5億美元下滑51%,而且第四季度“還面臨著銷售量和價格壓力”。新日鐵也表示,2011財年前三財季合并財務報表中將計提846億日元(約合70億元人民幣)股票資產減值損失。
鄧寧稱,“受全球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需求下滑等影響,一家全球性公司要增加在中國的投資,就目前的環境看難度比較大。”
機會在哪里
在中國冶金工業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海民看來,外資雖然很難進入煉鋼煉鐵層面,但可以在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產品深加工領域展開合資合作,汽車板、鍍鋅板等高端產品完全可能實現雙贏式合作。
武鋼與新日鐵在取向硅鋼上的合作就是一例。早在1974年,武鋼就從新日鐵引進硅鋼生產線和生產專利技術,目前武鋼已成為中國最大硅鋼生產基地,年產硅鋼40萬噸。武鋼自主研發的新產品QRD低溫取向硅鋼已全面淘汰從日本引進的專利技術。另外,寶鋼與新日鐵和阿賽洛、鞍鋼與蒂森的合作,都促進了國產汽車板的迅速提升和產業化。
劉海民認為,除了自主研發,與外企技術合作、合資建廠也是較好的途徑。“有些像市場換技術,還是比較劃算。”據他所知,國家發改委在對國內企業與外資合資建立高端產品項目上還比較認可,一般在審批上不會為難。
在國外企業看來,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產品領域的合資合作也遠比投資參股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企業更容易和更劃算。新日鐵海外業務部一位負責人對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與中國國內企業建立合資企業,審批起來比較容易,股比也不會有嚴格的限制。
2011年,中國最大的鍍錫板制造企業武鋼與新日鐵成立武鋼新日鐵(武漢)鍍錫板有限公司,投資約18.5億元,雙方各持股50%,項目計劃年產20萬噸高檔鍍錫板和20萬噸鍍錫原板,開拓國內高端食品包裝市場。上述新日鐵人士表示,公司主要看好中國鍍錫板市場的增長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