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飛龍金屬材料有限公司
電 話:0635-8579856
0635-8579857
手 機:13863588378
傳 真:0635-2996665
Q Q:397366996
聯系人:韓經理
電 話:0635-8579856
0635-8579857
手 機:13863588378
傳 真:0635-2996665
Q Q:397366996
聯系人:韓經理
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貿易商跑路自殺停貸真相
作者:admin 發布于:2017-9-18 7:54 Monday
跑路、自殺、停貸,中國的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貿易商從未以如此決絕的方式,被推至市場的風口浪尖。面對《金證券》記者,昨日南京市鋼貿協會會長戴美林鄭重表示,“其實我們被誤讀了。”
“錢難賺,并非賺不到錢”
要找到中儲股份在南京的大型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交易市場并不難,附近的行人指路時,蹦出來的話都差不離,“大卡車進出最多的就是了”。
讓《金證券》記者意外的是,走至門口,最先進入視線的卻是被瘋傳正遠離鋼貿企業的金融機構,紫金農商行、工商銀行貼身而立。再往前走,辦公間密密匝匝地緊挨著,各式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廣告牌不甘寂寞地探出頭來。盡管夏日炎炎,運送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的車子不時穿梭,剪切加工中心的機器一直轟隆隆響著。這番熱鬧景象,和外界的猜測相比,迥然有別。
戴美林是位有著十幾年從業經驗的鋼貿人,身兼南京市鋼貿協會會長。說起這個行當,他語氣中有幾分自得,“目前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廠家銷售模式是三成直銷,七成倚靠鋼貿企業。像中儲這個市場里,有500多家鋼貿企業,一間20多平米的不起眼小屋子,一年的貿易量能達到幾個億。”
戴美林并不否認現在日子難過,“一個是下游需求不行,接單肯定要比以往少;另外,我們與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廠家交易,如果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價格倒掛,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廠家會有一定的補貼,但現在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企業陷入大面積虧損,補貼并不能如數到位。”《金證券》獲悉,現在鋼貿圈里流傳的說法是,2008年金融危機是“高臺跳水”,從去年到現在屬于“慢性自殺”。“2008年那會是急跌,半個月內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價格能每噸從6000元跌到3000元,但那之前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廠家是賺了大錢的,那年8月,光馬鋼一家就補貼我800多萬。而且,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價格下跌時間短,年底大規模刺激計劃一出來,我們立馬就緩過來了。”
“錢難賺,并不代表賺不到錢。”他對《金證券》說,“畢竟GDP每年還在增長,需求還是在的。南京地鐵、青奧村的建設,也讓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市場顯得不是特別淡。”
此外,手中庫存不多,也讓大家心里并不發慌。戴美林告訴《金證券》,“2008年8月22日,我們特意請了一批專家來給大家灌輸風險意識,強調降低庫存的必要性。即使金融危機過去,南京商貿圈這根弦一直繃得緊緊的。2008年全南京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庫存最高峰為60萬噸,現在這一數字只有30萬噸。”
“正常經營基本不存信貸風險”
鋼貿企業資金占用巨大,是不爭的事實。上規模的鋼貿商一般留有上萬噸的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以目前4000元/噸的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價格計算,資金就要占用4000多萬元。另外,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供應到終端,通常有一個月的賬期,無形中也需要鋼貿商墊資。因此,鋼貿商通常需要通過融資,才能保證正常經營。
但是,今年江蘇無錫一洲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貿易市場老板李國清、有鋼貿背景的福建某縣級市上海商會名譽會長黃某紛紛被曝跑路,兩者涉及的銀行貸款都超過億元。加上南京一鋼貿企業女老板自殺,讓鋼貿企業陷入“融資黑洞”。
4月底,銀監會緊急下發通知,要求各銀行業金融機構及時調整信貸方向和政策,防止部分鋼貿企業虛構貿易背景的套(騙)取貸款行為發生;5月末,銀監會重排行業風險敞口,將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行業排在第二,已置于房地產行業之前。而最近一段時間,銀監會更多次非公開發文提醒商業銀行,在向鋼貿企業放貸時要進一步提高警惕。
面對“防火防盜防鋼貿”的戲言,戴美林忍不住提高聲調對《金證券》表示,“這些通知只是銀監會對商業銀行的窗口指導,并非如外界所傳,對鋼貿企業停貸。”他透露,“這些疑似跑路的鋼貿商,并非正常做鋼貿生意的。”
他透露,跑路者中,一種專為騙貸而“生”。比如在某地建個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市場,從家鄉拉來七大姑、八大姨,注冊上百家企業,每家注冊資金500萬。然后成立融資擔保公司,每家擔保個500萬,將銀行貸款集中起來,投向民間借貸、期貨、房地產等。“如果形勢好,自然沒啥問題;一旦形勢不好,資金鏈必然斷裂,只能跑路。”
另一種是“一貨多押”滾動融資。將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質押給銀行獲取貸款,銀行放款額通常是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價值的70%左右。通過倉單重復抵押,實際從幾家銀行貸到的金額,可能是抵押物品的好幾倍。
至于鋼貿女老板自殺事件,戴美林告訴《金證券》,“她在南京下關另一家大型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交易市場做,入行才一年多。以聯保的方式貸了千把萬資金,然后借給男友,只寫了幾百萬的借條。后來二人分手,本人因人財兩失而自殺,并非因做鋼貿生意資金斷裂走上不歸路。”
“這件事情發生后,南京不少銀行打電話過來,溝通情況后,大多數銀行都表示會一如既往支持鋼貿企業,只是對有風險的企業不貸了。”戴美林對《金證券》強調說,“鋼貿企業手上的貨,只要降價,就會有人買,變現能力特別強。如果鋼貿企業借貸的資金主要用來經營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上游對接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企業,下游對接客戶,這樣的信貸基本不存在風險。”
“電子商務才是致命沖擊”
鋼貿行業一次次被推至“風暴眼”,也逼迫局內人反省自身。戴美林承認,鋼貿企業的傳統盈利模式正遭遇挑戰。
《金證券》了解到,南京目前有1200多家鋼貿企業,每年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消耗量為2000多萬噸。“大家拼的就是人情經濟,再小的鋼貿企業,有一家業務單位,就能生存下去。但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同質化嚴重,在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鋼貿企業只能互相壓價,生存環境趨于惡劣。”戴美林稱。
外地一家鋼貿企業負責人也對《金證券》直言,“因為扮演的僅是資金鏈的角色,貿易商對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廠家很難有話語權。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的定價權不是全部在市場,而是有一部分在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廠家,這就造成了市場的亂象。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廠家定高價出廠,壓縮貿易商的盈利空間,等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廠家把錢賺到手了再反過來補貼貿易商。”他說,“現在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廠家虧損,也在找出路。很多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廠家開始研究深加工服務,比如以前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到了工地,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廠家就不管了,但可能以后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到了工地后,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廠家還要提供后續服務,并且為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打上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廠家的品牌標志。”
這位負責人對《金證券》不無擔憂地表示,“這種模式會讓貿易商非常難過,因為會增加直銷,加強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廠家與終端的聯系。而貿易商搞產業鏈延伸加工,空間并不大,競爭不過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廠家。”
相對而言,戴美林略顯樂觀,“前幾年馬鋼也在南京設了分公司,手上有幾十萬噸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想嘗試直銷模式,但沒多長時間就做不下去了。因為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的終端客戶多如牛毛,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廠家選擇直銷,成本很大,也很難承擔諸如墊資、物流等市場風險。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廠家會盡量增加直銷的比例,但說完全替代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貿易商,短期來說是不可能的。”
戴美林認為,電子商務倒是可能會引發一場革命,“借助電子商務平臺,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交易將壓縮流通環節,降低交易成本,屆時中小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貿易商大幅減少,鋼貿企業轉型是必然趨勢。”(
“錢難賺,并非賺不到錢”
要找到中儲股份在南京的大型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交易市場并不難,附近的行人指路時,蹦出來的話都差不離,“大卡車進出最多的就是了”。
讓《金證券》記者意外的是,走至門口,最先進入視線的卻是被瘋傳正遠離鋼貿企業的金融機構,紫金農商行、工商銀行貼身而立。再往前走,辦公間密密匝匝地緊挨著,各式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廣告牌不甘寂寞地探出頭來。盡管夏日炎炎,運送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的車子不時穿梭,剪切加工中心的機器一直轟隆隆響著。這番熱鬧景象,和外界的猜測相比,迥然有別。
戴美林是位有著十幾年從業經驗的鋼貿人,身兼南京市鋼貿協會會長。說起這個行當,他語氣中有幾分自得,“目前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廠家銷售模式是三成直銷,七成倚靠鋼貿企業。像中儲這個市場里,有500多家鋼貿企業,一間20多平米的不起眼小屋子,一年的貿易量能達到幾個億。”
戴美林并不否認現在日子難過,“一個是下游需求不行,接單肯定要比以往少;另外,我們與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廠家交易,如果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價格倒掛,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廠家會有一定的補貼,但現在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企業陷入大面積虧損,補貼并不能如數到位。”《金證券》獲悉,現在鋼貿圈里流傳的說法是,2008年金融危機是“高臺跳水”,從去年到現在屬于“慢性自殺”。“2008年那會是急跌,半個月內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價格能每噸從6000元跌到3000元,但那之前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廠家是賺了大錢的,那年8月,光馬鋼一家就補貼我800多萬。而且,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價格下跌時間短,年底大規模刺激計劃一出來,我們立馬就緩過來了。”
“錢難賺,并不代表賺不到錢。”他對《金證券》說,“畢竟GDP每年還在增長,需求還是在的。南京地鐵、青奧村的建設,也讓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市場顯得不是特別淡。”
此外,手中庫存不多,也讓大家心里并不發慌。戴美林告訴《金證券》,“2008年8月22日,我們特意請了一批專家來給大家灌輸風險意識,強調降低庫存的必要性。即使金融危機過去,南京商貿圈這根弦一直繃得緊緊的。2008年全南京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庫存最高峰為60萬噸,現在這一數字只有30萬噸。”
“正常經營基本不存信貸風險”
鋼貿企業資金占用巨大,是不爭的事實。上規模的鋼貿商一般留有上萬噸的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以目前4000元/噸的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價格計算,資金就要占用4000多萬元。另外,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供應到終端,通常有一個月的賬期,無形中也需要鋼貿商墊資。因此,鋼貿商通常需要通過融資,才能保證正常經營。
但是,今年江蘇無錫一洲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貿易市場老板李國清、有鋼貿背景的福建某縣級市上海商會名譽會長黃某紛紛被曝跑路,兩者涉及的銀行貸款都超過億元。加上南京一鋼貿企業女老板自殺,讓鋼貿企業陷入“融資黑洞”。
4月底,銀監會緊急下發通知,要求各銀行業金融機構及時調整信貸方向和政策,防止部分鋼貿企業虛構貿易背景的套(騙)取貸款行為發生;5月末,銀監會重排行業風險敞口,將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行業排在第二,已置于房地產行業之前。而最近一段時間,銀監會更多次非公開發文提醒商業銀行,在向鋼貿企業放貸時要進一步提高警惕。
面對“防火防盜防鋼貿”的戲言,戴美林忍不住提高聲調對《金證券》表示,“這些通知只是銀監會對商業銀行的窗口指導,并非如外界所傳,對鋼貿企業停貸。”他透露,“這些疑似跑路的鋼貿商,并非正常做鋼貿生意的。”
他透露,跑路者中,一種專為騙貸而“生”。比如在某地建個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市場,從家鄉拉來七大姑、八大姨,注冊上百家企業,每家注冊資金500萬。然后成立融資擔保公司,每家擔保個500萬,將銀行貸款集中起來,投向民間借貸、期貨、房地產等。“如果形勢好,自然沒啥問題;一旦形勢不好,資金鏈必然斷裂,只能跑路。”
另一種是“一貨多押”滾動融資。將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質押給銀行獲取貸款,銀行放款額通常是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價值的70%左右。通過倉單重復抵押,實際從幾家銀行貸到的金額,可能是抵押物品的好幾倍。
至于鋼貿女老板自殺事件,戴美林告訴《金證券》,“她在南京下關另一家大型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交易市場做,入行才一年多。以聯保的方式貸了千把萬資金,然后借給男友,只寫了幾百萬的借條。后來二人分手,本人因人財兩失而自殺,并非因做鋼貿生意資金斷裂走上不歸路。”
“這件事情發生后,南京不少銀行打電話過來,溝通情況后,大多數銀行都表示會一如既往支持鋼貿企業,只是對有風險的企業不貸了。”戴美林對《金證券》強調說,“鋼貿企業手上的貨,只要降價,就會有人買,變現能力特別強。如果鋼貿企業借貸的資金主要用來經營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上游對接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企業,下游對接客戶,這樣的信貸基本不存在風險。”
“電子商務才是致命沖擊”
鋼貿行業一次次被推至“風暴眼”,也逼迫局內人反省自身。戴美林承認,鋼貿企業的傳統盈利模式正遭遇挑戰。
《金證券》了解到,南京目前有1200多家鋼貿企業,每年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消耗量為2000多萬噸。“大家拼的就是人情經濟,再小的鋼貿企業,有一家業務單位,就能生存下去。但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同質化嚴重,在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鋼貿企業只能互相壓價,生存環境趨于惡劣。”戴美林稱。
外地一家鋼貿企業負責人也對《金證券》直言,“因為扮演的僅是資金鏈的角色,貿易商對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廠家很難有話語權。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的定價權不是全部在市場,而是有一部分在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廠家,這就造成了市場的亂象。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廠家定高價出廠,壓縮貿易商的盈利空間,等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廠家把錢賺到手了再反過來補貼貿易商。”他說,“現在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廠家虧損,也在找出路。很多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廠家開始研究深加工服務,比如以前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到了工地,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廠家就不管了,但可能以后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到了工地后,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廠家還要提供后續服務,并且為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打上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廠家的品牌標志。”
這位負責人對《金證券》不無擔憂地表示,“這種模式會讓貿易商非常難過,因為會增加直銷,加強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廠家與終端的聯系。而貿易商搞產業鏈延伸加工,空間并不大,競爭不過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廠家。”
相對而言,戴美林略顯樂觀,“前幾年馬鋼也在南京設了分公司,手上有幾十萬噸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想嘗試直銷模式,但沒多長時間就做不下去了。因為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的終端客戶多如牛毛,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廠家選擇直銷,成本很大,也很難承擔諸如墊資、物流等市場風險。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廠家會盡量增加直銷的比例,但說完全替代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貿易商,短期來說是不可能的。”
戴美林認為,電子商務倒是可能會引發一場革命,“借助電子商務平臺,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交易將壓縮流通環節,降低交易成本,屆時中小不銹鋼碳素鋼復合管貿易商大幅減少,鋼貿企業轉型是必然趨勢。”(